什么是心理健康_什么是心理健康中一项最基本的标志
- 热点热搜
- 2023-10-07
- 27
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心理健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心理健康中一项最基本的标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相互间的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或是能够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品质:
一、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二、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三、既能悦纳自己,也能悦纳他人。
四、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五、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六、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的工作常保持兴趣。
七、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八、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九、能够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人的心理健康还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智力正常是指人的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智力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其情绪健康是指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另外,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其意志品质的特点是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不任性。此外,心理健康的人,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亦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还有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其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在标志着完整的人格健康的各个结构要素中,显示其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并且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有着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并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特别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掌握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的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正常心理状态,在百度上的定义为,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但在我个人看来,所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种标准化的状态,并不是只要不是标准化就可以认定为心理不健康的,我认为这个标准值是有上下浮动的差异的。当我们在某一时间段内有一些抑郁或者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能及时的进行倾诉或者合理排解都是不脱离心理健康状态的。毕竟人类是拥有不同情感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在每件事情上都是积极的看法,悲伤难过都是在所难免的。
我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完善的,当我们不断的解决问题,处理过一次又一次的压力之后,我们的抗压能力会变强,因此,也能够更好的抒发自己不好的情绪,也就是恢复能力增强,更能够对自己而言保持更久的心理健康状态。当然,如果在幼年时,不好的情绪没有及时挥发出去,反而越攒越多,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也会导致在成长以后更加难以排解。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概念,并不一定非要做到概念上的完美,我们只要保持心情愉悦,有一个合理的发泄途径,能够及时的摆脱负面情绪,这样就能够一直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也称心理健康,它是指以积极优异的教育和有力的措施,维护和改造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最低层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间层次:超越亚健康状态;理想层次:自我实现。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的一个相对状态。一般心理学家多主张以正常的认知,完善的个性,稳定的情绪和个体行为的适应情况作为鉴别心理健康的标准,而不是一个别症状的有无为依据。所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状态概念,而非人格概念。
我国学者的心理健康指标主要有以下8条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然而对于我们大学生的年龄段来讲,主要会遇到以下11种问题:性心理,恋爱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青春期焦虑症,癔症,神经衰弱症,社交恐惧症,吸烟饮酒心理,自杀心里,犯罪心理。
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很多不同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是简单的从挫折这一个方面来谈下我上述的11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当我们了解到一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时候,就能从根源上来控制它。
二、挫折的概念
(一)什么是挫折
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达到一定的日的。如果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那么就会产生三种情况:改变行为,绕过障碍,达到目标;如果障碍不可逾越,可能改变目标,从而改变行为的方向;在障碍面前无路可走,不能达到目的。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人们才会产生挫折。
由此可见,挫折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无法克服,而又不能改变这个目标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这一概念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
1、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指人们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试不及格,比赛未取得理想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
2、挫折认知
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如有的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他在心理上因此而产生与他人关系不和睦。另外,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个人的知识结构也会影响其对挫折情境的知觉判断。
3、挫折反应
挫折反应是人们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常见的有焦虑、紧张、愤怒、躲避或攻击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三者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典型的心理挫折。但如果缺少挫折情境,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以构成心理挫折,这是因为主体认知不当的缘故。所以,在挫折三要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情境与挫折反应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关系要通过挫折认知来确定。所以,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构成的条件
挫折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有需要、动机、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有挫折情境和人们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等。
1、具有必要的需要、动机和目标
需要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需要是制定目标的前提,动机是实现目标的条件。如果只有强烈的动机,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计划,则遇到挫折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假如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的需要,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不可能有强列的动机,当然也不会有明显的挫折感。
2、要有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
目标再高远,动机再强烈,如果只是停留在空想上,即使有挫折感也是想象中的。只有当满足动机和实现目标的实际行为受到阻碍时,才会产生真实的挫折感。
3、要有挫折情境发生
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不能克服的阻碍,就发生了挫折情境,这种阻碍一般来讲应是真实的、实际存在的,对于有的人来说,也可能是对想象中的困难、阻碍所产生的挫折情境。
4、挫折必须被知觉
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即必须被认知。如果客观上阻碍存在,但主观上并无知觉,当然也就不会有紧张情绪产生,也就构不成挫折情境了。
5、必须有对挫折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一旦被认知,一般都有相应的反应,只是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就很难确定是否遭受挫折。
(三)常见的挫折种类
挫折的类型非常复杂,一般可做如下划分。
1、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按照挫折是否实际存在,可将其分为实质性认知挫折和想象性认知挫折。
实质性认知挫折,是指个体对实际遭遇的挫折事实和挫折情境的认知,是实际存在的挫折。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则是指个体对想象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预测和认知。显然,实质性认知挫折有实际的情境表现,当事人可以做出有效处理,他人也可以给予有效的帮助;而想象性认知挫折并不存在挫折事实,只是当事人对受挫折情境、后果想象的认知,因而比较难以做出具体、有效的处理,想象性认知挫折往往不被他人所理解,一般也就比较难以得到他人有效的帮助。
2、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按照挫折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
一般性挫折是指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常见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见到的小挫折,如同学间偶尔争吵几句,乘车进城遇到堵车,去商店购物不巧碰上关门休息等。这些日常琐事虽然也会引起心情不快,但很快就能过去,对人的影响一般比较小。严重性挫折是指在某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或意义重大的问题上遭受的挫折,如高考落榜、亲人亡故、触犯刑律等。这些事件对人的内心会产生巨大的震动,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有时挫折虽不严重,但接踵而至或同时出现,也会构成严重性挫折。
3、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按照对挫折是否有心理准备可将其分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
意料中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已有察觉或已有了一定戒备后遇到的挫折,如亲人久病而亡,夫妻长期“冷战”后离异等。意料外的挫折是指当事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状态下突然遭受的挫折,如遭遇车祸等。一般而言,意料外的挫折比意料内的挫折对人的打击要大。
4、事业性挫折和生活性挫折
事业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工作挫折、学习挫折、理想挫折等。工作挫折,主要是指工作环境中或工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挫折,如工作环境的突然恶化,工作条件的突然改变,工作成绩的不被承认,晋升、提薪方面受压制等。学习挫折,是指在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遭遇的挫折,如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记忆力衰退,考试失败等。理想挫折,是指当事人自己原来确定的奋斗目标虽经努力仍未达到而的挫折,如考研究生失败等。
生活性挫折可以具体分成家庭挫折、婚恋挫折、交往挫折等。家庭挫折,主要是指家庭遭遇了变故,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邻里纠纷、父母离异等。婚恋挫折,主要是指在婚烟恋爱方面产生了变故,使正常婚恋生活产生障碍,如失恋、离婚、第三者插足、婚恋受到家庭干涉等。交往挫折,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当事人交往的需要和动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挫折,如好朋友因误解而分手,遭人诽谤、妒忌、猜疑等。
5、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按照挫折持续的时间可将其分为短暂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
短暂性挫折,是指挫折持续时间较短,是暂时性的,这种挫折即使是比较严重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如一次考试没有取得好名次、高龄老人的自然死亡等。
持续性挫折,是一种长期的挫折状态,既可能是持续的,也可能是接二连三的。由于导致挫折的条件和情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往往使人长时期、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和挫折感之中。持续性挫折使人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改变人的性格,而且多为焦虑不安、压抑、回避、萎靡不振,有时也会有攻击、粗暴等表现。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挫折形成的原因出发,把挫折分为内部挫折和外部挫折、主机因素和客观因素挫折、自然挫折和社会因素挫折等。
(四)、挫折的作用
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挫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
(四)、挫折的作用
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其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磨练大学生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挫折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它可能降低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生活能力。
第三、它可能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四,它可能促使大学生改变性格与出现行为偏差。
三.心理防御机制
面对挫折时,人的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感到困扰、不适应,甚至体验到一种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会产生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消除或减轻这种状态的倾向,会有意无意地采取某种方式来恢复心理平衡,即人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通常称之为心理防御机制,或心理自卫机制等。
1、正确认识心理防御机制
在充满矛盾、冲突、纠纷、曲折、是非的世界里,心理防御机制已经渗透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可以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倘若一个面临严重或持久的心理冲突,而心理防御机制又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发挥作用,或心理防御机制崩溃了,就很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挫折会打破人的心身平衡,从而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作用。然而,心理防御机制总是不同程度地与歪曲现实、自我欺骗相联系。因此,如何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既影响到对挫折的适应,更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防御机制常可起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等作用,并且可为人们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都能在人们抵御挫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
心理防御机制通常有积极和消极的之分,一般来说,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在缓冲心理挫折的同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有助于个人体积极战胜挫折;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则大多表现为退缩、逃避、自欺欺人,虽然也能起到暂时缓解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但常常会阻止个体面对现实、积极进取,过分使用还有可能引起心理疾患。因此,应准确把握、适时适度运用。
2、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受挫后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状态,赢得战胜挫折的时机。大学生中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有:
心理健康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其意志品质的特点是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不任性。
此外,心理健康的人,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交往中亦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维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调整认知:应对自身抱有正确、客观的认知,对于非理性、不合理的观念,应予以纠正。
2、情绪管理:应保持情绪稳定,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心情愉快对健康有一定好处。同时应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避免不良情绪对自身造成长期影响。
3、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社交需求属于人的心理需求之一,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可以经常吃饭、外出旅游。与同事、同学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安全感,并消除孤独感。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中一项最基本的标志、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由sddy008于2023-10-07发表在潮百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ask.lianxu.vip/post/79863.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