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一比一和正品差别大吗 莆田一比一鞋子在哪(已更新)
- 精华知识
- 2023-10-15
- 26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导读: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是流传莆田民间的一句千年古训,也是莆田学子励志上进的一句座右铭,更是莆田人成功的秘密!
歌曲《家贫子读书》是为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暨纪念第20个"世界读书日"的歌曲力作,取自流传莆仙地区民间祖训"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家贫子读书》MV
歌曲《家贫子读书》系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作词,北京80后青年作曲家李菲作曲,著名青年歌唱家王丽达演唱。
莆田:福建省进士县榜首
莆田,自古科甲鼎盛,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傲视全国。"一方文武魁天下,万里英雄入彀中。"北宋神宗皇帝写下的诗句,表达了对莆田人夺得一科文武两状元的赞誉。
莆田历史上共21位全国状元
莆田正奏文状元(9人)
1.徐寅:唐莆田县人。乾宁元年(894)举进士,后梁开平(907)举状元。因不肯改赋,被削状元籍。乍得骤失,然已登龙门,可确认为状元。
2.黄仁颖:宋莆田县人。后唐明宗天成(927)年举状元。(莆田学院论证建议确认)
3.徐铎:宋莆田县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丙辰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4.黄公度:宋莆田县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殿试第一,为状元。
5.郑侨:宋兴化县仙游人。南宋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6.吴叔告:宋莆田县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乙未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7.陈文龙:宋莆田县人。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8.林环:明莆田县人。明永乐四年(1406)丙戌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9.柯潜:明莆田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辛未科殿试第一,为状元。
莆田正奏武状元(2人)
1.黄仁沨:唐莆田人,黄璞五子。唐乾宁二年(895)乙卯科武举第一,为武状元。(莆田学院论证建议确认)
2.薛奕:宋仙游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丙辰科武举第一,为武状元。
莆田特奏名状元(8人)
(莆田学院建议确认)
1.刘景旸:宋莆田县人,嘉佑八年(1063)特奏名第一。
2.郑测:宋莆田县人,宣和三年(1121)特奏名第一。
3.林洵美:宋莆田县人,绍兴十五年(1145)特奏名第一。
4.方镐:宋莆田县人,淳熙十四年(1187)特奏名第一。
5.陈从龙:宋莆田县人,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第一。
6.王声叔:宋莆田县人,端平二年(1235)特奏名第一。
7.彭彝甫:宋莆田县人,淳祐七年(1247)特奏名第一。
8.林济孙:宋仙游县人,开庆二年(1260)特奏名第一。
莆田两优释褐状元(2人)
(莆田学院建议确认)
1.林自:宋兴化县人,元丰八年(1085)两优释褐。
2.谢侯善:宋莆田县人,南宋两优释褐。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由来
千年古训的由来
作者:黄祥生
莆田自古就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格言,可究竟出处何在?这要追溯至南宋绍兴八年的轶事。
当年,兴化一批举子离乡前往京师临安赴考。经过省试、殿试,公布黄榜那一天,满城鼓乐喧天,鸣炮不断,士子和市民们蜂拥前来观看。只见榜上公布黄公度高中状元,陈俊卿亦中榜眼,还有年纪最大的林邓已75岁,年纪最小的龚茂良仅18岁,亦中进士,此次兴化军莆田县士子黄榜题名多达14人。
莆田偏处闽中沿海,一次竟有14人跃登龙门,这是怎么回事?高宗皇帝甚感惊讶。第二天,朝廷举办盛宴,殿试官员与新科进士一同出席,其中状元一席,榜眼一席,探花一席,其余进士共一席。高宗趁着酒兴,问道:"为何兴化军‘枌榆未五里,魁亚占双标’?"他又指着黄公度问道:"卿土何奇?"黄公度寻思后回答:"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高宗接着问陈俊卿,陈胸有成竹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高宗听后,评说:"公度不如卿!"
显然,陈俊卿这句诗联,恰如其份回答高宗的疑问,道出莆田人在艰难环境中自强不息,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其意蕴深刻,一时传为佳话,从此成了莆田学子励志上进的座右铭。
越困难,越要奋斗!
词作者唐炳椿
唐炳椿,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由他作词的《两岸一家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圆中国梦》(唐炳椿词,彭立曲)获第七届百花文艺奖歌曲类一等奖;2017年4月,唐炳椿作词、台湾歌手彭立作曲的《海上湄洲》在首届海峡两岸通俗歌曲创作及演唱比赛中荣获"十佳歌曲"奖。
歌手王丽达
王丽达,湖南株洲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最有声望的教育家金铁霖教授关门弟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华语音乐家协会理事。
▍来源:莆田旅游网(ID:ptlywcomcn)
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本文由sddy008于2023-10-15发表在潮百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ask.lianxu.vip/post/154670.html
发表评论